近些天斯图加特主场获胜,实现反弹,收藏君惊闻长江客轮翻船事故。故斯图加特主场获胜,实现反弹,特推海捞瓷专题一篇斯图加特主场获胜,实现反弹,与诸君共追忆那些沉船事故背后的B体育悲痛与美丽。只盼更多人能及时获救,愿逝者安息。
“海上敦煌”——“南海一号”
古代来往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沉船,一旦被打捞上来,就会成为一个轰动的新闻,会引起世界陶瓷界、文博界和拍卖行业的密切关注。其中,瓷器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出口商品,也是远洋航船的理想压仓物,所以只要发现来往于中国航线的沉船,一般都会发现大量的中国古代瓷器,这些瓷器也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今年年初,备受关注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经历七年的保护发掘后,其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终于被逐层清理干净,船舱内层层叠叠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展现在世人面前。
南海一号古沉船模型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是保存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存。 “南海一号”曾被比喻为“海上敦煌”。后来,媒体报道中又出现了“南海一号”可以媲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的说法。
“南海一号”发现的闽南窑瓷器中,数量最多、制作最精美的当属德化瓷。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化瓷器就已经产生,而且很快就大量销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对外贸易的珍品,这次“南海一号”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德化瓷品种繁多,其中有一种称为“猪油白”的德化瓷,被欧洲人誉为“中国白”。斯图加特主场获胜,实现反弹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在我国白瓷系统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东方艺术”之声誉。
“南海一号”右侧中部船舱位置散落着一摞摞福建德化窑白瓷器和福建磁灶窑绿釉器
这是考古工作者对“南海一号”上清理出来的淤泥海沙等凝结物进行水洗时发现的三枚古钱
作为一艘运载瓷器的古船,其不断出水的文物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悉,古船中出水的瓷器最多,其中闽南瓷器占据了一大部分。除了大家熟悉的德化窑,还有不太广为人知的漳州平和窑、泉州磁灶窑。从水下发掘的闽南窑瓷,不仅有龙凤花鸟等充满中国特色的图案,还有充满西方味道的几何图形等,这说明当时的闽南已经能够吸纳融合外来文化,并把它应用到瓷器制作中。这些瓷器的器形有酒壶、酒杯、碗、碟等,大多是一些民用瓷器,它们的器形一直影响到了明清时期的闽南民用瓷造型。专家指出,厦门博物馆所藏的一些明清德化窑瓷器中有些造型和“南海一号”出水的极为相似。可见,“南海一号”的器物成了闽南文化追根寻源的根据。
早期在“南海一号”出水的铜鎏金龙纹开口环
早期在“南海一号”出水的浙江龙泉窑系青釉印花菊瓣纹盘
“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鎏金腰带
“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鎏金龙纹手镯
打捞出的部分瓷器
"南海一号"上打捞出来的精美瓷器
被唤醒的沉船宝藏——海捞瓷的前世今生
我国瓷器的外销有着久远的历史,其贸易线路主要有北方的丝绸之路和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早在汉代,我国就开始了和东南亚、印度等地的海上贸易。《汉书·地理志》记载了从我国至印度的航线,这条航线沿中南半岛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出土记载也说明了陶瓷贸易的存在。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发地区,曾经出土了汉代初期的薄釉瓷龙勺一件。东南亚各地发现的这些汉代出口陶瓷,对陶瓷史、海上交通史和世界贸易史研究都很重要。
唐代的经济、文化和艺术在当时的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唐代的税赋收入主要还是依靠农业税赋,而海外贸易在政府财政中所占的比例一直较低,所以陶瓷的大规模出口还没有形成气候。尽管如此,从海外已经打捞出水的唐代陶瓷,也足以震撼世界陶瓷界,在已经打捞出水的唐代黑石号沉船上,发现了六万多件中国唐代的瓷器。
宋代是我国海上贸易的繁盛时期,也是陶瓷之路形成和蓬勃发展的时期,瓷器已经代替丝绸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而海上贸易的瓷器数量是惊人的。2007年发掘的浙江龙泉市的龙窑遗址,其规模之大,足见宋代龙泉窑瓷器的数量相当惊人,而作为宋代主要出口瓷器的龙泉窑在欧洲也有相当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我国宋代通过海上出口的瓷器,地域之广数量之多,实在难以统计。
元代的海外贸易虽然被官方垄断,但商品的出口仍然如火如荼。元代统治者充分认识贸易对国家财政的好处,由于元代疆域的广大,陆上的贸易从北京可以直达巴格达,而海上的贸易也可以从福建的泉州到达波斯湾地区。现在保存于土耳其博物馆和伊朗博物馆的元青花瓷器,就是那时运抵西亚的。
明代对海洋的感情是复杂的。虽然明代首都的北迁和倭寇的骚扰使得明代中后期的海上贸易受到相当的影响,但是,海上贸易的巨大利润诱惑一直刺激着民间瓷器的出口,官方的禁止或开放,使得这种贸易或者以合法的方式或者以走私的方式连绵不断地进行着,其规模之大,使得日本市场、东南亚市场和欧洲市场充斥着中国的瓷器。
清初我国瓷器的海外贸易有着一个很好的势头,出水的清初瓷器可以证实这种民间的瓷器贸易。然而,康熙二十三年后的长期海禁中断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虽然民间的瓷器贸易还在悄悄地进行,但已经不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流。清代中晚期,虽然还有着大量瓷器的出口,但瓷器的制造技术,已经外泄,我国瓷器生产也已经走入下坡路,中国瓷器独占世界市场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从汉至清,我国外销的陶瓷以数十亿计,在航行于我国南海、黄海、印度洋、太平洋甚至大西洋的古代船舶,只要有万分之一因战争或自然的因素沉没海底,累计的数量就是十分惊人,所以说,海底不仅会出现数量惊人的我国古代陶瓷,更有可能发现以往从没见过的古代陶瓷器皿和古代陶瓷品种,它们的发现,完全可能改写中国陶瓷史,使中国陶瓷史更全面更完整。
在中国水域,就发现有著名的碗礁一号、南海一号、南澳一号和西沙沉船,在中国的邻国,也都发现了不少载有中国瓷器的沉船,其装载的瓷器往往数以万计。
海底沉船一旦被打捞上来,就会成为轰动的新闻。因为,陶瓷也是远洋航船的理想压舱物,所以只要发现来往于中国航线的沉船,一般都会发现大量中国古代的瓷器,也会给发现者带来巨大的声望和经济收益。
海底捞出来的潜力股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曾经有五艘中国沉船相继被发现打捞,从而将原本深埋在海底的一个个历史碎片重新捡拾起来。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英国人麦克?哈彻就曾将一艘清代沉船上的2万余件中国瓷器在阿姆斯特丹进行拍卖。由此,海外市场上开始频频出现海捞瓷的身影,并且深得国际藏家们的青睐,其拍卖成交价格也在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高。2001年11月,35.6万件“泰兴号”沉船上的青花瓷器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开拍卖,总成交额高达2240万德国马克,在世界拍卖史上创下了空前记录。到了2005年,海捞瓷首次登陆中国拍卖场。在同年秋天举行的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预估价仅为100万元的200多件海捞瓷器,最终以92%的成交率,取得了2727万元的总成交额。
“泰兴号”沉船古瓷。于2001年11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开拍卖的35.6万件“泰兴号”沉船上的青花瓷器,许多器物的单件成交价仅为10欧元左右。
海捞瓷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均受到藏家们的青睐,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海捞瓷虽然不能与官窑精品瓷器相提并论,但却有着与生俱来的历史背景,从中能够真实反映出那个时代,尤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信息。
二是,与官窑瓷器相比,海捞瓷的数量要庞大得多,价格也更为亲民,非常符合大众收藏的需求,普通老百姓也都可以参与其中。根据过往资料显示,即使是一艘不满百吨的中国古代航船也可装载万件以上的器物。因此,海捞瓷的单件市场价格其实并不算太高。以曾经于2001年11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开拍卖的35.6万件“泰兴号”沉船上的青花瓷器为例,在这次拍卖中,许多器物的单件成交价仅为10欧元左右。
三是,海捞瓷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认定其真伪的最佳证明。作为直接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瓷器,对于其年代和真伪的鉴定相对容易一些,真品率也会相对更高一些。
最著名的沉船往事
在工业时代以前的海上交通,人类尽管已经横跨大洋,沟通起七大洲的联系,但是,遇到风暴,或者不熟悉航路而触礁,或者被海盗的袭击和战争的破坏,或者自己的疏忽,都会使船舶丧身海底。在地球的大洋底下,究竟有多少艘沉船,恐怕永远是个谜斯图加特主场获胜,实现反弹!
克拉克号
在和陶瓷相关的古代船舶中,“克拉克号”,也许在世界上最为出名了。“克拉克”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不仅是一艘船的符号,而且是一种瓷器的符号,它是特定年代特定纹饰的一种瓷器的符号,在陶瓷界,只要一说“克拉克”瓷,人们就知道,这是指一种典型的青花瓷器,它的器型包括盘、碗、瓶等等,其中以宽边的青花瓷盘最具代表性,这种青花瓷盘往往盘心是蓝底的装饰性的主体纹饰,而盘沿绘着开光的各种青花纹样。这种青花瓷盘的生产年代为明晚期至清初,或者称之为十七世纪的典型青花瓷器。在日本,把这种青花瓷器称之为“芙蓉手”。
呈现出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特点的克拉克瓷器
哥德堡号
瑞典的哥德堡号也许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一艘古代沉船了,因为,一艘复制的命名为哥德堡3号的瑞典仿古船在2005年10月2日清早,正式远航中国。1745年1月11日,“哥德堡1号”从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装载着大约700吨的中国物品,包括茶叶、瓷器、丝绸和藤器。8个月后,“哥德堡1号”航行回到离哥德堡港大约900米的海面时,突然船头触礁沉没,正在岸上等待“哥德堡1号”凯旋的人们眼巴巴地看着船沉到海里,幸好事故中没有人员伤亡。从沉船上捞起了30吨茶叶、80匹丝绸和大量瓷器,在市场上拍卖后竟然足够支付“哥德堡1号”这次广州之旅的全部成本,而且还能够获利14%。后来,瑞典的东印度公司又建造了哥德堡2号继续开展至中国的贸易。
哥德堡号离开哥德堡,前往中国
黑石号
“黑石号”是一艘著名的阿拉伯沉船,它沉没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因为在出水的长沙窑瓷碗中有唐代宝历二年的年号,宝历二年为唐敬宗年号(826年),所以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打捞时,黑石号的船体基本保存完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阿拉伯沉船,它的发现和打捞,证明了在唐代,中国和阿拉伯地区,已经存在直接的海上陶瓷贸易,这是“海上陶瓷之路”的直接证据。1998和1999年间,德国“海底探险公司”将“黑石号”打捞出水。这艘满载货物的阿拉伯沉船,上面发现的唐代瓷器多达67000多件,船上所载的长沙窑瓷器和金银器已经引起极大的关注,而三件完好无损的唐代巩县窑烧制的青花瓷盘更是引起陶瓷界的轰动。(收藏君曾推送过一篇关于黑石号的专题,想必关注我们的读者一定有印象。)
从“黑石号”沉船上打捞起的八棱胡人伎乐金杯——杯面上的舞伎长发飞扬,有胡人之貌。这是在中国境外发现的最重要的唐代金器之一。
从“黑石号”沉船上打捞起的白釉绿彩鱼底吸杯。
碗礁一号
碗礁一号是2005年6月被我国福建省渔民在平潭碗礁附近捕鱼时意外发现的一条清代康熙年间的沉船,同年的7月6日,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沉船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命名为“碗礁一号”。碗礁一号的出水对中国文博界的冲击是巨大的!它使我们对清代早期瓷器有了新的认识,对清代早期瓷器的釉色、光泽、纹饰和器型,都应该重新作出新的判断,否则,极有可能将真东西说成假东西。
碗礁一号出水的青花瓷
新安号
1975年5月,韩国渔民在新安外方海域偶然打捞出了大量中国青瓷,从而发现了元代的“新安沉船”。1976年至1984年,韩国考古界对这艘沉船进行了发掘,并最终把它打捞上岸。在这条元代中国的沉船上,总共发掘出了两万多件青瓷和白瓷,两千多件金属制品、石制品和紫檀木,以及800万件重达28吨的中国铜钱,目前韩国在木浦建立了博物馆展出新安沉船及其文物。
新安沉船上打捞出的青铜鼎式炉
新安沉船上打捞出的紫檀木
海捞瓷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它所记载的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信息,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微信平台ID:dengyun521(每天推送最新古玩咨询)
邮箱号:286004023@qq.com(每天鉴定/评估/交易/拍卖古玩)
联系号:15000114487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